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不良臣(科举) > 不良臣(科举) 第12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不良臣(科举) 第126节

    第92章 为期
    这次谈判赔偿, 主要是由祝明源主持,他日前与谢良臣商量该让对方付何种代价,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
    一是对方不得再次犯我疆域, 否则必兴兵讨伐,灭其国。
    二是要每年前来上邶朝贡觐见天子,送上贡品。
    三则是赔偿此次我国舰船损失和人员伤亡抚恤,共计二百万两白银。
    对此,谢良臣摇头,表示只要其中之二就行, 不必方对方成为属国前来进贡。
    众所周知,凡是来朝觐的藩属国,几乎都是如交趾、朝鲜、暹罗一类的小国, 他们虽是要每年朝贡,但是同样, 朝廷亦需每年下放赏赐,同时若是对方称臣,则一旦其与人作战失败求援,朝廷还得出兵。
    例如朝鲜, 凡是遭遇倭寇入侵, 常常不敌, 而后要求朝廷派兵救援,其本国士兵则多数一战即溃, 别说帮着守疆界了,简直就是个累赘。
    葡萄牙路远, 若是收其为藩属国, 除了得个虚名之外, 几乎无一点好处。
    “那丞相的意思是?”祝明源疑惑的看着他。
    谢良臣直接提笔在最后一项上画了个圈, 笑道:“子川实在是太厚道了些,我朝陛下都在此一战中下落不明,调集战船、官兵更是耗时耗力耗物,只二百万两银子怎么够?”
    “那依丞相的意思该赔多少?”
    “两千万两,同时要求其军队撤回驻地,我大融商人凡去其国土以及附属领地经商,皆不得设置障碍阻拦。”
    “两千万两?!”祝明源瞠目结舌。
    如今大融因为贸易逐渐兴盛发展,税银也年年增多,但也不到三千万两,这什么葡萄牙也不知哪里来的小国,拿得出两千万两白银吗?
    “子川不必替他们担心。”谢良臣见他满脸的不可置信,安抚道,“对方号称海上霸主,盖为劫掠了许多地方,积累财富无数方有如此狂妄言语,两千万两虽多,但对方未必拿不出来,再说就算拿不出来,写借据签文书不就行了?”
    还能这样吗?祝明源着实开了眼界了,“要是对方签了文书也还不起呢?”
    “那也简单。”谢良臣一笑,“若是对方还不起,那咱们只管让水师上门去取,不愁对方不就范。”
    “我......我试试吧。”祝明源还是觉得这事不太现实,语气难免迟疑。
    谢良臣见状,拍了拍他的肩,笑道:“子川尽管放大胆子,我会让卢子望尽力配合你们谈判,记住,务必要说我朝皇帝陛下失踪,举国震怒,要是对方不答应,则要立刻出兵将其国土夷为平地。”
    “好。”祝明源听他这样说,认真的点了点头,真与鸿胪寺商量译员翻译的事去了。
    安排好这边,谢良臣即转身就进了后宫,请见两位太后。
    因着融安帝下落不明,皇宫后院可说一片凄风苦雨,尤其是随着时日渐长,众人对于融安帝真能活着回来已是不报什么希望了。
    听说他来访,圣仁太后李氏倒是强撑着接见了他,只是精神不大好,看着满面的愁容。
    “臣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千岁。”谢良臣朝她欠了欠身,却未下跪。
    李氏没说什么,只让宫中女官给他赐坐,“丞相公务繁忙还来看望本宫,本宫实在感动。”
    自从废除奴籍之后,宫中的宫女太监们也都恢复自由身,此刻皆由詹士府管辖,施行考核上岗制度,若是犯错,则将被赶出皇宫再不录用,各宫主位却不能随意打杀他们。
    因着此事,如今的大融宫廷之中,太监、宫女亦或是詹士府的官吏们,对皇室成员皆不似以前敬畏,对妃嫔们也多有怠慢。
    谢良臣亦知道此种情况,不过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或者闹到明面上来,他都不会管。
    “臣听闻二位太后娘娘身子不大好,本应早来探望,无奈前朝事多,还请太后勿怪。”谢良臣朝李太后点头致意。
    “劳丞相挂心了。”李氏亦客气还礼,同时心中盘算起谢良臣此次进宫的目的。
    毕竟谢良臣绝对不是真的忠于皇室,关心她们安危,此刻突然进宫,必有缘故。
    “臣这次进宫,除了探望娘娘之外,还有一事想与太后娘娘商议,因着事关重大,因此特来亲自相告,还请娘娘慎重考虑。”
    说到这,谢良臣脸上的笑意已经全收了,眉眼间皆是冷肃与淡漠,看得人心中发慌。
    李太后见殿中气氛变化,盘旋在心中已久的猜想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想喊人前来护驾,未来得及张口,方才反应过来入京宫中已无可全信之人,又忍住,只双手紧紧交握,微微颤抖。
    “丞......丞相有何......何话要说。”
    谢良臣就似没看见她的异常反应一样,只淡然开口道:“臣虽悲痛,但亦难免猜测陛下恐怕难以生还,前头之所以言暂不发丧,乃是为了稳定民心,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此来正是为了新君继位之事。”
    听他说新君继位,李太后高高提起的心总算放了下去。
    “丞相所言甚是,珩儿既为皇后所出,又是长子,正该继位大统,只是他年纪尚幼,恐怕离不得母亲。”言罢,李太后随即抬眼看向谢良臣,想看他对于江婉垂帘听政有何意见。
    “太后所言亦是下官所想。”谢良臣笑笑,“若是大皇子登基,因其年幼,自然不能离开母后,臣亦不忍心劳累大皇子。”
    幼帝确实要待在母亲身边,只不过却不是待在前朝,而是后宫。
    这下李氏彻底放下心来,脸上神色比之刚才好了不少,“既如此,那便请丞相尽快将此事告知西宫太后,如此也好早择吉日为先帝发丧,迎新帝即位。”
    “是。”
    谢良臣退出来,微微侧头,余光即见里头的李氏满面喜色,轻哼一声。
    果然不是亲儿子,死了也就死了,只要自己能继续安享荣华富贵就行。
    不过她能如此,谢良臣倒是乐见其成,毕竟比起贪权,贪图荣华富贵显然要好对付得多。
    西宫,容和殿。
    “太后娘娘,谢丞相请见。”太监从外头进来,立侍一旁,朝张太后道。
    张太后此刻身着一身麻衣素服,头上鬓发皆乱,眼窝凹陷,双目红肿,其下更是一片乌黑,神色憔悴至极,显然多日来都未睡好。
    此刻她听太监来报,原本无神的眼中突然迸发出强烈的恨意,切齿怒吼道:“不见!让他滚!滚出去!”
    小太监被她这疯癫的模样吓得一缩脖子,更不敢去传话,开玩笑,让丞相滚?到时恐怕滚的还不知是谁。
    “太后,您还是赶紧梳洗更衣吧,丞相待会竟要进殿了。”旁边的宫女见状,有点担心,也上前劝道。
    “我不见他!我要杀了他!”张太后目眦欲裂,行止癫狂,说着竟真一副打算扑出去的模样。
    宫女见状吓坏了,要是真让太后这幅模样出去见人,那她也不用干了,明日定然就会被詹士府赶出宫,到时她们又该去何处谋生?
    于是殿内几名宫女立刻上前将她半扶半强迫的拉回了内宫,并给她穿衣洗漱。
    谢良臣进殿后见张太后恶狠狠的瞪着他,也不以为意,仍与在李太后那里一样,朝她欠身行礼:“臣见过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千岁。”
    “你这贼子!要不是本宫当初提携你,你安能有如今的地位!”张太后坐在上首,眼中的后悔和愤怒滔天。
    谢良臣朝旁边使了个眼色,殿中的宫女太监们随即便退到门外,连门口的人都撤走了,只大门敞开,算是避嫌。
    他也不管张太后,径自捡了位置坐下,轻啜了口茶,后才道:“太后娘娘说错了吧,要不是微臣,恐怕太后娘娘与先帝早为端王和成王所杀,人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如今看来倒是真的了。”
    “先帝?什么先帝?”张太后闻言脸色瞬时大变,死死盯着他道,“我的皇儿......皇儿......”
    “太后娘娘放心,先帝的遗体尚未找到。”谢良臣放下茶盏,缓声道,“不过臣与圣仁太后都觉得册立新君的事不能耽搁太久,先帝虽无遗体,亦该早办丧仪。”
    “我的皇儿没有死!”张太后猛地站起,却因身体太弱,头晕目眩,又跌回座位上。
    谢良臣扫她一眼,凉凉开口:“太后节哀顺变。”
    “呵呵,本宫不需你这贼子假好心!”张太后手撑在软塌之上,气息微喘,脸上冷笑连连。
    “太后既知保重凤体就好,否则新帝登基的典礼,太后娘娘恐怕是不能参与了。”谢良臣神色未动,语气依旧平淡如常。
    “哼,本宫现在就告诉你,你休想!只要一日不找到我皇儿,本宫便一日不答应册立新君!”
    谢良臣站起身,眼眸半阖看着张太后道:“臣已是来通知过太后娘娘了,若是太后娘娘那日身体抱恙不便出席,那也只好随娘娘的心意。”
    言罢,谢良臣再不理头后人歇斯底里的喊叫,头也不回的走了,同时命人将早就起草好的诏书送去皇后宫中,让其用印。
    江婉原本弱质女流,江牧也一直按着世家贤妇的标准对她进行教养,因此虽勉强也可承担国母之责,但实际却无甚胆识,更无政治觉悟。
    她初时还担心谢良臣也要来威逼她,该找什么借口避而不见,后听闻他直接出宫了这才将提气的心放下。
    只是在看清楚诏书上所写内容之后,她终究没忍住,倒吸了口凉气,方寸大乱。
    谢良臣送过来的旨意有两份,一份是以两宫太后的口吻写的让新帝即位的诏书,李太后那边已经用了印,另一份则是以新帝的口吻写的一份立宪诏书。
    这份诏书用词简练,内容虽涉及朝政,但江婉大体也能明白,这是一道关于律法方面的诏书,而且是在限制皇权。
    因此江婉根本不想盖上自己的凤印,同时打算让人出宫去请自己的兄长进宫商量,哪知却被詹士府以国丧期间,外男不便入内给拒绝了。
    孤立无援,江婉惊惧谢良臣要对他们母子下毒手,熬了十天,整日的忧惧难安,最后也没等到谁来相救,只得无奈盖上了凤印。
    谢良臣拿到诏书,确认无误之后,随即便令詹士府开始准备融安帝的丧仪和半月后的新皇登基大典。
    这边祝明源与葡萄牙人的谈判也出结果了,对方一开始拒绝了两千万两赔款的要求,表示太多,至少要减半。
    对此,祝明源也没说其他,直接带着对方谈判使臣参观了一下军营,并告知他们,若是拒绝,那么双方只好再次交战,同时若他们再次战败,那就不是两千万两的赔款了,土地也要割让出来,由大融驻兵且派官员来上任。
    这一套流程葡萄牙人最是熟悉不过,他们殖/民其他地方时,也是如此。先武力占领,然后派兵驻扎,设立总督衙门,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残酷掠夺,将对方原住民当做牛马一样随意杀害践踏。
    以往他们行此事时,只觉得丛林社会,就该是谁的拳头硬,那么谁就能活得好,弱者不配为人。
    如今同样的事即将落到自己头上,他们方觉此事难以接受,太过野蛮血腥。
    所以在他们认可的“武德”威逼下,这些人终是答应了条件,只是道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先给一半,剩下的写下欠款文书,又以国中一个港口的使用权作保,双方总算就此彻底达成协议。
    消息传遍全国,无人不为之高兴,毕竟这可不仅仅是扬我国威,更是带来了一大笔财富。
    不说别的,就说万一哪出发生天灾,朝廷也有了足够的银钱来赈灾,这可是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
    为此,当谢良臣与朝臣们商议,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融安帝久未找到,宜早日发丧之时,几乎也没什么人提出异议。
    只一点,那就是是否要皇后,也就是将来的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此事稍有争议。
    谢良臣的主张自然是国事自该由内阁处理,皇后不懂政事,参与朝政只会扰乱朝廷原有的运作。
    但是支持的人却道,先帝自大婚后方才不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如今新帝才两岁,怎能临朝?恐怕是连坐都坐不稳。
    对此,谢良臣也未说其他,只道新帝登基那日,太后有懿旨下发,让诸位大臣们放心就是。
    新帝登基那日发旨?众人皆面面相觑,皆是莫名,只内阁的十七个部门的尚书大人们淡定得很,知道谢良臣要干什么。
    说实话,对于此事,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此事若成,则坏名声都由谢良臣担了,以后切实的好处却很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因此当他提此那四条限制之时,十七人中竟无一人表示反对。
    听他说新帝登基那日圣母皇太后要发懿旨,朝中大臣们的好奇心皆被勾起,连詹士府都抓紧了时间来办融安帝的丧事,并于半月后准备好了新帝的登基大典。
    因为新帝年仅两岁,实在太小,所以祭祀天地、告慰宗庙的事便交给了臣下来做,办这事的人还是詹士府少詹士。
    告祭的祝词是翰林院所出,所写内容无非是说当今天子乃是受命于天,然后再当中宣读李太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的旨意,点明对方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祭告完天地、祖宗,随后便是皇帝升位了。
    “跪!”随着主持典礼的正使一声长令,文武百官皆同时跪下,迎候新皇到来。
    谢良臣站在最前头,便见一个内侍怀里抱着穿好冕服,头戴冕旒的小孩朝自己走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